爱国卫生与蚊媒消杀‖科学防蚊,精准治理!市区八大公园筑牢绿色防护网
时间:2025-09-10 16:37 浏览量:
 
  .
  泉州市公园中心具体承担东湖公园、刺桐公园、释雅山公园、潘山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滨海公园、柯石排洪渠师院段与魁屿公园段等市级公园以及今后将移交或新建公园的管养工作。
  为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根据全市统一防控部署,市城管局公园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的蚊虫综合防控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科技消杀、环境治理多管齐下,为市民营造清新舒适的游园环境。
  0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技能市城管局公园中心高度重视绿化保洁人员的技能提升,积极组织参加灭蚊消杀培训讲座,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教学。
  培训内容涵盖蚊虫生物学特性、常见消杀药剂特性(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残杀威等)及其作用原理、各类消杀器械的操作规范与维护,以及个人安全防护等重要知识。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确保一线人员能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消杀作业,为本次以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02多技术融合,精准消杀○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覆盖开阔区域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机对园区内广场、草坪、足球场等开阔公共区域进行全域消杀。该技术通过高效器械将药剂雾化为直径约15–75微米的微小颗粒,可在空中长时间悬浮并广泛扩散,形成无形防护网。优点:覆盖范围广、药效持久,可显著降低蚊虫密度,有效防控疾病传播。缺点:因雾滴悬浮性强,需安排在闭园时段作业,确保人畜安全。
  ○热烟雾技术——深入密林与地下空间调用热烟雾机对密林、下水道、地下管井等密闭、深部环境进行热雾处理。热烟雾穿透力强,可深入植被底层、管道缝隙,迅速杀灭隐藏成蚊,破坏其栖息环境。
  ○滞留喷洒技术——精准处理植被区域
  采用手推式高压喷雾车与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对通风较差处的灌木丛、绿篱等植被实施滞留喷洒。药剂附着于枝叶表面,形成长效防护层,持续杀灭停落蚊虫。
  ○灭蚊颗粒投放——清除孳生源头针对下水道、假山石窝、雨水井等小型积水场所,精准投放灭蚊颗粒剂,从源头上抑制蚊幼虫孵化,阻断繁殖链。
  03环境治理,清除蚊虫孳生源头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市城管局公园中心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环境治理:
  全面清理排水设施:累计清理排水(雨水)井615个,疏通排水口,确保流水通畅。
  修补树洞:合计修补树洞208个,封堵竹洞,消除蚊虫藏匿点。
  专项处理储水植物:对园区内易储水的芭蕉树、旅人蕉、海芋、竹子等乔灌木进行专项处理。采用芭蕉树叶腋扎孔排水、竹节劈开排水等方式,排出植物体内多余水分,杜绝植物性积水。
  安装防虫网:在应急水井、应急储水罐口和下水道口安装20目的不锈钢防虫网428个,物理阻隔蚊虫侵入产卵。
 
 
  清理人工水体:重点对释雅山公园2处人工水体进行了彻底清理,保持水体清洁或循环状态。
  04数据背后,是近四百人次的辛勤付出在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中,八大公园每日出动近四百人次,全力投入此次蚊虫防控攻坚战。截至9月8日,累计使用热烟雾剂116桶、高氯·残杀威504瓶、高效氯氰菊酯270瓶等药物,并投放灭蚊颗粒113包。这些数据背后,是公园负责消杀的工作人员为保障公众健康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目前东湖公园、释雅山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刺桐公园已实施临时闭园,全力推进消杀作业。市城管局公园中心将持续优化防控策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为市民未来重返公园营造一个更加安宁、洁净、健康的游园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