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共话污水治理新路径”泉州市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工作2025年上半年技术总结交流会圆满结束
时间:2025-08-26 10:35 浏览量:
  8月22日下午,由泉州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指挥部、泉州市城市管理局主办,泉州市城市管理局技术中心、泉州市排水中心协办,泉州水务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泉州市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工作2025年上半年技术总结交流会在丰泽区东泽路泉州水务工程集团大楼9楼隆重举行,市污水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技术组,市住建局、城管局,泉州城建集团、水务集团等市直单位,鲤城区、晋江市、德化县等13个县(市、区),厦门市规划院、上海市政院、市政西北院、市政中南院等10余家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话污水治理技术创新与实践经验。
  市污水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组组长、市城市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林谋雄为会议致辞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当前泉州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已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此次会议旨在加快形成污水治理技术共识,统一技术要求,切实解决治理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双提升双改善”目标落地见效。林谋雄全面梳理了上半年工作进展,强调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厂站网建设、运营与智慧监管,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期望,明确了方向。
  会上,6位专家学者围绕污水治理技术实践与创新展开深入分享,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技术盛宴。
  德化县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姚晓晖以“科学整治、系统治理、巩固提升”为核心,分享了德化县污水提质增效经验。德化县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夯实基础,实施浐溪尾厝上游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排查整治700余处污染点,配套建设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现污水日处理量从4.7万吨提升至7.4万吨,浐溪尾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为县域污水治理提供了“德化方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谷聚焦《宝洲污水厂片区一期污水提质增效工程技术交流》,剖析了宝洲片区污水管网存在的雨污混接、外水入渗、高水位运行等痛点。通过优化管道标高、取消倒虹段实现全线顺排,强化源头衔接与低水位运行管理,同步推进混接改造与施工降水管控,为中心市区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进水BOD浓度突破100mg/L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设计二所所长郭斌以《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总结思考》为题,结合晋江实践分享了“指挥部+国企”的治水模式。通过“全面体检、摸清病症、对症下药、精准手术”四步工作法,开展流域溯源排查形成“治水一张图”,实施普照溪流域整治等50余个立行立改项目,推动仙石污水处理厂旱季进水浓度逐年提升,同时强调要注重管网运维可操作性,在设计中预留检修空间,为系统治理提供了“晋江经验”。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甘冠雄在《泉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技术总结与思考》中,从政策要求、问题分析到方案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当前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源头雨污未分流、截流粗放、管网缺陷等问题,建议从源头治理(正本清源、逐步取消化粪池)、截流系统升级(推广智能截流井)、管网完善(修复缺陷、填补空白区)三方面发力,推动污水集中收集率与进厂浓度“双提升”。
  北京清环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冬泉博士聚焦《排水管网在线监测技术及其在管网运营管理上的应用》,阐述了以监测价值、分区诊断、闭环管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通过分级分区布设液位、流量、水质等在线监测设备,通过专业硬件保障,合理布点,获取充分、有效的监测数据,依托专业技术团队构建实用的动态分析体系,科学分析总结,精准识别管网高水位、低流速、外水入渗、雨污混接等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量化数据定位核心问题管段,支撑修复改造工程与运营管理优化,构建“感知-决策-整改-反馈”的闭环模式,为排水管网运维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提供了有效技术路径。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王连接则结合泉州市中心市区污水提质增效实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网错混接、溢流污染等难点问题,并提出下阶段工作建议:强化源头雨污分流改造与管网排查修复的协同,优化截流系统布局,推动“厂-网-河”联动调度,为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针对性思路。
  此次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技术探讨,进一步统一了泉州市污水治理技术标准与工作思路。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推动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再提升、水环境质量再改善。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泉州市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注入了新动能,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