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17-3000-2025-00195
    • 备注/文号:泉城管答函〔2025〕70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2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54267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7-02 17:01

      答复类型:B类

    李明锋委员:

      《关于加强我市污水管道网络建设的提案》(20254267号)由我单位会同市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国资委、水利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该建议客观深入分析如何加强我市污水管道网络建设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提出6个方面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局坚持把办理政协提案工作作为履行部门职责、接受民主监督、汇聚各方智慧、改进提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高度重视该议案办理,提出具体贯彻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不断加强我市污水管道网络建设。中心市区2024年度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1.4%(完成年度60%的目标),比2023年的49.8%提高11.6%;2025年1至5月中心市区收集率和BOD浓度分别为79.9%和115.4毫克/升(2025年度目标为70%和100毫克/升);下辖各县(市)2024年度收集率均达到目标,并呈上升趋势。

      一、工作进展

      (一)强化组织推动。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污水治理指挥部),书记、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立行立改、2024年大会战和2024-2026三年攻坚行动3份文件。市指挥部调整优化办公室内部设置(办公室挂靠市城管局),坚持“一周一调度”,落实“中心市区+县市”2个版块同步推进,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并加强与县级专班联动协作,推荐7家全国专业头部设计院所,为各地污水治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县(市、区)相应成立机构、制定计划,实施“一地一方案”,进一步细化推动措施。我局联合市资源规划局跟踪督促各地编制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目前中心市区和3个市、4个县均已完成专项规划修编,用于指导、引领治理工作。

      (二)科技赋能建设,构建智慧水务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科研投入,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敦促水务集团积极将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入排水、污水等传统水务产业,构建泉州“水务大脑”。在排水、污水方面,搭建起“物联网+智慧排水”的泉州中心市区智慧排水一张图,进而基本掌握当前全市排水资产家底,更有利于协助理清污水管网的病害和不足,更好地对工程治理进行跟踪,实现对排水双提升工程从“排查-规划-建设-管养”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推进设施改造建设。1.点位修复改造。深度排查市政管网,中心市区已完成市政排查管网2847.98公里(雨水1531.04公里、污水1316.94公里),形成智慧排水“一张图”;县(市)目前排查市政管网3417.13公里(雨水1695.52公里、污水1721.61公里)。根据排查情况,系统生成项目并加快推进修复,全市共有问题点位131625个、已完成修复81951个、占比62.26%。2.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着力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今年以来污水管网完成建设215公里(已超年度200公里的目标)。全面摸排污水管网“空白区”,加快实施工程措施,中心市区188.91公顷管网“空白区”于2024年底全部完成消除。3.组织排口整治。针对通报指出的“泉州市鲤城区和丰泽区大量生活污水通过550多个排口和一些管道破损点直排漏排进入中心城区的70条内河”等问题,市指挥部树立系统化思维,坚持多管齐下、精准治污、标本兼治,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久久为功,扎实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市主要流域39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国控鲟埔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目标,为近年来最好的成效,城市内河水质和水环境持续向好。

      (四)提升处理效能。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厂站网”匹配原则,全市策划实施2024至2026年污水治理项目357个、计划完成投资188亿元;现已策划生成2024大会战和2025年第一批污水治理项目共278个、计划投资145.11亿元,目前已完工127个、在建111个、前期40个,累计完成投资90.2亿元(2024年和2025年1-5月分别完成投资66.2亿元和24.0亿元),总体按时序推进;其中:2024年,污水厂完工6座(晋江市华海污水处理厂一期、西北污水厂扩容,南安市南翼污水厂扩建、石井镇污水厂一期、城区污水处理扩容二期,德化县污水处理厂扩建,超《整改方案》2024年度完成4座的目标)、新增规模14.4万吨/日、全市处理能力提升至129.9万吨/日;污水泵站完工8座(市区湖心、西郊2座泵站,泉州开发区西片区1、2号和中片区1号、2号4座泵站,南安市埔尾泵站,惠安县联三线泵站;完成年度目标)、新增规模11万吨/日、全市泵站转输能力提升至204.3万吨/日;管网完成建设896公里(超年度380公里的目标);调蓄池完工2座(泉港奎壁、德化线性调蓄池,完成年度目标)、新增规模3万吨/日;中水回用项目完工5个(市区平原渠4号闸和东海污水处理厂、台商区一期、惠安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崇山污水处理厂5个中水回用项目,完成年度目标)、新增规模25.28万吨/日。2025年来,污水泵站完工2座、新增规模6万吨/日、全市泵站转输能力提升至210.3万吨/日,污水管网完成建设323.3公里(已超《整改方案》年度200公里的目标)。

      (五)提高污水设施管护水平。1.加强专业管养。加强污水设施运营管理,依托智慧物联通平台、“智慧水务”等,实时监控污水厂、泵站运行情况,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效能;目前,市本级和泉港区、泉州开发区、台商区、南安市实行由国企统一承担地区污水泵站、管网设施建设运营,形成部门监督、专业运维体制;其他县(市、区)正加快推行“一体化”运维模式。2.强化排水许可管理。中心市区符合条件的5801户重点排水户全部完成办证;通过排水许可,指导排水户做好雨污分流,规范污水排放,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已完成)。

      (六)积极宣传。编印《泉州市排水管理宣传手册》,运用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和公众号宣传污水治理情况,每周制发工作简报,结合重点排水户办证及联合执法活动进行分发,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污水治理,形成齐抓共管氛围,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

      二、下一步计划

      经过各级各单位共同努力,我市污水管道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正如《建议》指出的,近年来,我市水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有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部署和提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污水治理工作,促进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

      (一)编制全市域规划。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在各地规划基础上,组织编制《泉州市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专项规划》,用于指导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动实现全市污水治理“一盘棋”。

      (二)完善智慧水务体系。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形成排水“智慧排水一张图”。继续完善设备检测安装,逐步建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不断完善预警系统为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加快项目实施。强化已完工项目成效评估,发现问题即整即改,及时完成评估及问题整改,确保项目投资和质量效益。推进2025年泉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督促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运行,促进集中收集率和BOD浓度“双提升”。

      (四)构建处理设施。全面开展2025年第一批污水治理项目,至2025年底,计划再新、扩建污水厂14座、规模43.2万吨/日,新改建污水泵站4座、规模11.2万吨/日(这两项为《整改方案》确定的任务),建设调蓄池1座、规模1.5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1个、规模4万吨/日(按时序推进)。督促相关区域和单位推进全市污水厂新扩建,实行智能化运维,采用高效处理工艺,确保出水质量稳定达标;协调抓好污水调蓄池、中水回用项目,按时序建成投用;指导中心市区污泥处理中心建设,构建污泥和脱水液的终端利用体系,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促进集中收集率和BOD浓度达到上级要求。

      (五)提升设施管护水平。探索打通信息隔阂,实现互联互通,推动由国企负责污水设施维护管理,形成厂网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快新改扩建泵站,增强转输能力,推进泵站、截流井等重要设施安装在线监测,出现问题及时预警,有效防范突发情况出现管网溢出和厂区淤塞,提升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深化立体化宣传。在持续用好手册、简报及主流媒体,结合河长制主题公园、重点社区、商圈开展"排水治理开放日"活动;加大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和水文化宣传力度,有效增强群众护河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泉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曾国泉

      联 系 人:赖世贤

      联系电话:15960740636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7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