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17-3000-2025-00132
- 备注/文号:泉城管答函〔2025〕55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20
答复类型:A类
尤文辉委员:
《关于在泉州市区设立刺桐花观赏园的建议》(20254276号)由我局会同市林业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您提出“设立刺桐花观赏园,在城市主要出入通道、口袋公园等推广种植刺桐,加强养护、解决开花不良状况”的建议很好,我们将积极采纳,并逐步实施。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刺桐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刺桐作为泉州市树和市花,承载千年“海丝文化”的厚重历史记忆,重现刺桐盛景对于传承和弘扬泉州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立刺桐花观赏园情况
2024年5月,我市从全国各地收集不同刺桐品种二十多个,在泉州城市森林公园建立刺桐专类园48亩。该地块水肥条件好、阳光充沛,该园也是全国刺桐品种最多、集观赏和科研为一体的基地,筛选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品系),开展引种驯化、品种改良等工作,培育、推广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将成为独具泉州城市特色的景观名片。
目前,我市在多个主要公园和城市绿地均保留有成规模的刺桐树种植区,比如刺桐公园、释雅山公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北江滨公园、石笋公园、临漳门绿地以及桥南立交绿地、西福绿地、仕公岭立交绿地等公园绿地等,这些区域均有一定规模的刺桐种植,形成分散式的景观布局,而非集中式的刺桐树专类观赏园。现有公园绿地多以综合性功能为主,难以单独划出大面积地块用于刺桐树的集中种植。现代园林绿化强调生物多样性,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种植易导致生态脆弱性,如病虫害集中爆发、景观单调等问题。现有公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混交模式,刺桐与其他乔木、灌木搭配种植,既丰富景观层次,又增强生态稳定性。
二、推广种植刺桐的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让刺桐花成为泉州城一大特色亮点”,重现“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的古城标志性景观。
2022年以来,我局在泉州城区全面推广种植市树刺桐,采取“点线面”结合,通过串珠成线、连片成景,打造刺桐园林景观特色风貌。一是在城市公园、广场、车站、旅游景点、城市出入口节点、交通枢纽等,特别是开元寺、真武庙、天后宫等世遗点及城区街头巷尾、口袋公园等点植刺桐;二是在城西路、城北路、北门街等古城原种植刺桐路段开展“杜苏芮”台风灾后刺桐补植及提升。2024年我局先后在迎宾路、重要节点、古城、文化史迹、城市公园等处通过点植、小组团种植等方式增加种植刺桐4300多株,古城重要地段重现刺桐花胜景取得一定成效。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经多轮踩点、踏勘,拟采用片植、丛植、点植相结合的多元种植模式,在中心市区主干道、重要景点周边持续开展刺桐的种植工作。2025年计划种植刺桐2700多株,拟在动车站周边、闽台缘博物馆、北滨江公园、滨海公园枪城段等16处绿地片植刺桐2000株,旨在打造大面积的刺桐片花片林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构建打卡胜地;在临漳门周边、旧人民医院、软件园周边等30处绿地丛植刺桐500余株,营造出相对集中且错落有致的小型花海;在伊斯兰圣墓、玉犀巷、都督巷口袋公园等20处绿地点植刺桐121株,以刺桐为点缀元素,融入周边环境,为世遗泉州添彩。通过努力,进一步提升市树刺桐的可视率,体现市花的魅力,让来泉州的游客感受浓浓的“泉州味”和泉州人的热情。
三、加强管养、解决开花不良状况
为保障刺桐开花效果,2022年6月,市政府印发《加强市树刺桐种植工作方案》,由市林业局牵头、市城管局配合,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围绕刺桐种植苗源不足、抗风抗病性弱、开花不良等问题,开展“刺桐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刺桐树改造技术研究、刺桐繁育技术研究、刺桐栽培标准化技术研制,刺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五方面的研究。
根据刺桐树生长情况,我们在泉州市区筛选了8个不同绿地类型的刺桐片林开展整形修剪、激素处理、树体环割和水肥管理等试验,刺桐开花效果得到优化,今春在笋江公园、西湖公园、沈海高速等地取得阶段性良好成效。试验数据显示,通过综合修枝、喷施药剂处理,成花率高达45%,刺桐花期提前一个月且整个花期延长至3个多月,有效促进刺桐多开花、花期长。
规范刺桐日常管养。督促各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加强中心城区现有刺桐的日常养护管理、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及时开展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对长势不良的刺桐,及时采取更换营养土、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注射营养液等措施,确保刺桐正常生长,在台风、暴雨季节应当及时做好疏枝修冠、支撑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损伤。
今后,我局将结合城市更新或公园建设项目,继续在中心市区主干道、重要景点周边开展刺桐种植工作,对符合种植条件的绿地陆续安排刺桐种植工作。
领导署名:王宏娥
联 系 人:林连明
联系电话:15377990088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5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