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17-3000-2025-00087
- 备注/文号:泉城管答函〔2025〕20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14
答复类型:B类
市文旅局:
《关于泉州市城市旅游景观提升的建议》(第20251089号)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提案》中建议“结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及周边环境整治的需求,开展遗产点周边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建设省市级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点。”该建议对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将积极采纳,持续做好遗产点周边绿化景观的改造提升工作。
一、抓好园林绿化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建绿和绿线管控,加快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修编,注重遗产点及周边环境绿化规划管控,科学分布遗产点周边绿地。近年来,我局坚持将绿化规建与古迹修缮和古树保护相结合,对历史文化古迹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在项目规划、建设中植入文化景墙、景观雕塑、小品等,打造了临漳门、真武庙等海丝遗迹文化和闽南特色的园林精品。
二、巩固“古城植绿”和“绿满泉城”成效
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和日常养护作业,巩固提升遗产点及周边既有的园林绿化成效。2019年以来,我局不断深化“古城植绿”,积极构建古城15分钟休闲生活圈,结合古城慢线系统精心筛选6条线路、7个展示面共82个点进行全面补绿提彩,努力营造“长街深巷、花漾泉州”特色,因地制宜、因路施策,认真筛选朴树、刺桐、红果冬青、石榴等乡土树种,创新采用异形树池坐凳、收集旧石构件、旧船木等砌筑花池,精心打造了南俊北拓“闽南小埕院”景观节点、花巷—许厝埕—古榕巷—三朝巷—旧馆驿花漾街区,用心、倾情补绿量、补意境,切实提升古城宜居品质。2022年以来,落实开展“绿满泉城”三年行动,“一盘棋”推进“山水园林、文化园林、百姓园林”+门户廊道四大工程,着力新建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和小游园,提高园林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广泛开展立体绿化、花化彩化、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行动,拓宽市民绿色共享生活空间。累计实施绿化建设项目48个,改造提升绿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景观显著提升。
三、力争重现古城刺桐花胜景
近年来,我局在泉州城区全面推广种植市树刺桐,采取“点线面”结合,通过串珠成线、连片成景,打造刺桐园林景观特色风貌。一是在城市公园、广场、车站、旅游景点、城市出入口节点、交通枢纽等,特别是开元寺、真武庙、天后宫等世遗点及古城区街头巷尾、口袋公园等点植刺桐;二是在城西路、城北路、北门街等古城原种植刺桐路段开展“杜苏芮”台风灾后刺桐补植及提升。2024年至今,在迎宾路、重要节点、古城、文化史迹、城市公园等处通过点植、小组团种植等方式已增加种植刺桐4300多株,古城重要地段重现刺桐花胜景取得一定成效。今年我们还将在公园、景区景点等进一步种植刺桐,提升市树、市花的可视率。
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古树名木是泉州世界遗产城市的宝贵财富。我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近年来,结合花漾街区建设和古树保护需求等,我局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促进人与古树的和谐共存,充分发挥古树名木作用,先后在七中沟、黄石、浔美、后坑等地建设古树口袋公园,一方面拓展古树生长空间,提升古树生态及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市民提供较好的休闲运动场所。今年,我们还将更新完善“一树一档”档案资料,并形成电子信息数据和图文档案录入“福建省城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五、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城绿化美化
2021-2022年,我局开展以“绿满泉城﹒古城添彩”为主题的植物认养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家园绿化美化,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为古城增添一份绿量。活动共计认养乔木1000株,灌木1000株,藤本5000株。为鼓励、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美化,扮靓城市街景,共建美好家园,2022年底,举办泉州中心市区首届街头绿地(城市绿雕)建设竞赛活动,营造群众身边的“小绿地、微幸福”;2024年组织发动本市22家园林绿化企业捐赠泉州市树刺桐等苗木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捐赠并种植1900多株刺桐树,共同打造绿色美好家园。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会坚持“增量”和“提质”并举,高要求、高效能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继续加强对遗产点周边绿化景观的改造提升,切实提升绿化景观成效,拓宽市民绿色共享生活空间,助力增加泉州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领导署名:王宏娥
联 系 人:林连明
联系电话:22530727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