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17-0300-2022-00017
    • 备注/文号:泉城管〔2022〕26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1-28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2-02-11 16:54

      

      

    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局(分局),晋江市交通局、林业与园林局、水利局,开发区规建局,台商区综合执法与应急管理局、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民生保障局,局机关各科室(大队)、直属各单位:

      现将《泉州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1月28日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围绕“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扎实推进市政设施提升和城市环境整治,较好地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牵头负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复审,渣土车整治、燃气安全管理、共享单车治理等工作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自来水用水报装服务被省发改委作为优秀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向全省行文推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抓项目、补短板,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围绕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度实施项目377个,计划投资89.61亿元,已完工290项、在建77项、前期10项,完成投资95.8亿元(占比106.9%)。

      1.市政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道路综合交通提升一期工程,组织对田安路(东湖街-泉秀街段)、津淮街(田安路-坪山路段)等非机动车道和湖心街至温陵路、新华路至西湖街节点进行改造;启动二期工程,实施瑞安街大修、省道307线等道路沥青化改造。出台《规范道路破损修复修补措施的意见》,全市完成道路“微整治”43条、改造18条、修复破损路面(盲道)1.03万处,改造提升面积20万平方米。抓好桥梁维护整修,完成刺桐大桥整治,启动顺济桥遗址抢修保护一期工程;落实市区76座桥梁检测工作,完善设置桥名牌和保护界桩(碑)。基本完成市级路灯漏电整治工程(一期)和中心市区重要节点夜景工程。新建改造城镇燃气管道100公里,按时序推进泉州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海西天然气管道工程德化支线对接建设2个市级重点项目。

      2.绿化景观明显提升。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编制创建工作方案,下达任务分解,组织开展“摸家底”行动。提高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全市新开工面积不小于6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性公园14个,建成口袋(串珠)公园109个,新增绿地面积142.94公顷。推进花漾街区样板工程,对花巷-许厝埕-新路埕进行多维度提升,该项目在全省样板工程评审中取得较好名次。实施云山绿地等6个片花片林、花化彩化工程,中心市区主干道及重要节点花化彩化累计种植、喷播时花6.1万平方米。组织完成海湾大道、惠安霞苑路、南安新城大道、石狮锦尚外线等8条特色园林风情道路和86处立体绿化建设。泉州植物园国庆节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3.水环境治理有序开展。抓好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编制完成“一厂一策”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组织市区污水管网勘测普查,完成排查513公里,推动形成普查“一张图”。推进东海、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70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26公里、城市雨水管网218公里,完成年度任务168%、141%,218%,市区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由2020年的70.38mg/L提高至81.6mg/L,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7.5%。开展城区防洪排涝整治拓展行动,实施西北洋排洪沟渠C段分洪渠工程等10个排涝项目,治理积水点69处。推进城东浔美滞洪湖景观公园等12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落实承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

      4.环卫设施逐步完善。启动石狮、晋江、惠安、安溪、永春和德化6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推进永春、德化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9150吨/日,有效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并适度超前,解决长期以来垃圾外运处理的问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施完成市区11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更新改造,推进全市88座环卫工人休息小屋和江南片区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建设。推进泉港区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市场化运营。加快市区“环卫+”一体化改革步伐,起草工作方案并上报市委市政府研究。

      (二)抓整治、攻难点,提升城乡市容环境

      贯彻落实《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加强城市乱源乱点乱象综合治理。

      1.环境整治常抓不懈。牵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环境整治组工作,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抓好环卫“日保洁、日清洗、日消毒”,组织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大消杀大整治行动,全面清洗消毒公交站、公厕、垃圾转运站、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并加大消杀频次;加强城市公园、山线绿道等公共场所管控,实行“亮码通行”、体温监测;落实全系统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要求,累计接种3057人次。

      2.治违力度不断加大。抓好3.7欣佳酒店坍塌事故落实整改,深入开展治危拆违攻坚、违法建设安全隐患排查,完善网格巡查、卫片图斑比对等制度措施,对违法建设全面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单销号。全市共排查新增违建1043宗63万平方米,已处置872宗41万平方米;排查历年遗留的违法建设460宗82万平方米,已分类处置217宗36万平方米,将按时序推进解决。

      3.共享单车整治“规范化”。加强准入、退出和经营管理,落实挂牌上路、源头监管,合理控制投放总量,严查乱停放行为。目前,全市共有共享电动车1.2万辆(其中市区3000辆),共处罚乱停放现象41起、罚款3.31万元;起草《泉州市中心市区共享单车管理规定(试行)》,重点对运营企业经营、设施设备、投放调度等方面作出规定,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4.渣土车管理“制度化”。深入开展渣土车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及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渣土车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管理措施办法,制定渣土运输安全“十个严禁”,实行安全风险评估、三级网上巡查,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五个一”“四必四个三”要求。强化驾驶员教育培训,实行教育培训全过程全景记录,组织“盲区”风险演练。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错时延时和异地交叉执法等方式,查处违规渣土车5005辆(次)、处罚729.64万元,检查企业项目79家(次),停业整顿41家、清退5家。

      5.占道整治得到加强。坚持“堵疏结合”,起草《泉州市便民摊点管理规定》,引导摊点入市入点经营,规范相应便民摊区14处、取缔不规范摊区9处;组织专项治理行动,全力清理夜市大排档、烧烤摊、活禽宰杀交易、校园周边、市场景点等重点区域占道经营,全市查纠10.42万起、处罚32.62万元。

      6.噪声整治持续深化。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组织建筑施工和高音喇叭噪声扰民整治,严查非施工时段施工、商铺摊贩使用音响器材扰民行为,全市共劝导制止3158起。

      7.养犬整治初见成效。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烈性犬品种名录通告,禁止在城市建成区饲养47种烈性犬;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周边、居住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巡查管控,查纠违规养犬、随意遛犬等行为,组织专业捕捉队伍摸排流浪犬数量和种类,开展流浪犬捕捉工作,共劝导纠正文明养犬1711起,捕捉流浪犬1289只。

      8.油烟整治深入推进。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现场检查,督促餐饮经营者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和隔油器,及时清洗油烟设施和管道,共组织摸底调查餐饮门店9376家,油烟净化器安装率76.3%,督促问题整改1850处;推进鲤城区美食街等44条油烟管理示范街、样板街创建,美食街油烟净化及油水分离设施安装率、正常使用率均达100%,相关示范引领逐步推广。

      9.广告整治持续落实。制定《泉州市中心市区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技术规范》,组织全面摸排,加强执法管理,清理存在隐患、无审批手续、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全市共拆除屋顶、墙面违规设置广告1.16万块、店招3547块,清理布条、横幅、灯箱1.26万处,清理“牛皮癣”306.75万张。

      10.停车管理有序实施。落实省市纪委“点题整治”要求,组织开展机动车停车场问题专项治理,制发《泉州市经营性停车场备案办事指南》、《泉州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等,共摸排占用公共空间项目数量382个,其中涉及经营性停车场149个,涉及问题项目5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推广智慧停车,在鲤城区、丰泽区部分路段试行“停车自动计时、自主扫码缴费”33处1157个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

      11.垃圾分类全面开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决议》,推进中心市区以及县(市、区)政府所在镇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共有33个街道(乡镇)、289个社区、67个行政村实施垃圾分类,新建改造收集点(亭)657座、增设智能化分类设施73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98%。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成功创建1个省级、2个市级示范片区、50个市级示范小区。落实承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专题调研。

      (三)抓行业、重监管,提升城市运行能力

      全面加强行业日常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风险点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标准化建设,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1.燃气安全监管常抓不懈。严格执行《泉州市燃气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抓好源头管控,组织燃气管理应急演练;在全省率先使用“在线监控+防入侵系统”智慧管理,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加强燃气安全宣传教育,修订《用户使用手册》,发放宣传品18.5万份,组织专业培训考试4期;对燃气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包括燃气管道、场站、工商用户、居民用户、第三方施工工地等)进行全覆盖检查,落实“三查一整一回头”,排查和整改各类风险点2817处,查处无证经营液化气行为138起、查扣钢瓶3313个。

      2.供水节水管理力度加强。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0公里、完成投资9500万元,超额完成省上任务;抓好城市供水厂提升改造,推动泉港区湄丰水厂扩建等项目;持续落实水质常态化监测,每日公开监测报告,切实保障居民日常供水和水质安全;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第30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推广节水型载体创建,完成26家企业、小区水平衡测试验收。指导晋江市、石狮市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

      3.道路设施保持安全运行。组织检测排查市政道路设施结构性病害和隐患,及时对检测不合格、鉴定年久老化、发现有隐患的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出台《泉州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挖掘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落实检察机关关于开展涉公共道路设施及交通安全等危害公共安全违法犯罪专项监督活动的要求,规范各管线单位按要求办理挖掘道路审批手续,避免随意开挖道路带来的危害,增强市政道路安全运行能力。

      4.公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组织排查公园房屋、游乐设施等,开展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90处;完善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维修维护公园视频监控系统,扩大重点位置监控覆盖面;认真做好园区保洁和绿化管养,完善直饮水配置、志愿帮扶与劝导等便民举措,设置双语标识牌1154处。

      (四)抓长效、建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围绕“创卫”“创城”等中心任务,大力推行精益精细“绣花式”城市管理,探索构建常态长效“样板化”工作机制。

      1.创城创卫工作有效落实。牵头“创卫”复审迎检和“创城”建设管理组工作,出台迎检、宣传、督查方案和考评奖励、绩效核验等规定,建立周例会、对接督查、问题销号等机制;印发工作手册,组织“五小”行业、病媒生物防制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等专项整治,开展专项巡查44期,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热难点问题3.6万处;加强市政设施管养、公园广场和公厕管理,推动落实“门前三包”,改善市容市貌;强化效能督查,下发绩效奖罚专项通报3次,实施考评奖励123.3万元,约谈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33次。

      2.街区精细管理持续深化。认真落实《泉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围绕道路交通设施管护、秩序管理、公共空间、立面整治、工地管理、绿化亮化等方面,指导督促县(市、区)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其中鲤城区(中山路)被省厅确定为样板街区,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00万元,将通过目标量化、标准细化、分工明晰化,打造“城市治理+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以“精致、细致、规范、共享”为内涵的示范点。

      3.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抓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组织专题学习16次,投放朋友圈广告、彩信45万条,开展相关政策解读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万份;修订完善部门权责清单223项、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317项,完善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和执法音像记录管理等规范,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扎实推进水、电、气挖掘道路“一窗式”联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破路“一窗式”联审全市覆盖。

      4.监督考评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数字城管”升级改造,推动智慧城管物联通管理平台建设,已完成项目招投标;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城乡环境卫生考评及市政园林设施、农贸市场、申遗点、海岸带等专项考评,每月对13个县(市、区)及167个乡镇(街道)进行全覆盖考评;“数字城管”督促处置问题23.03万件、处置率99.51%,综合考评8200次、督促解决问题9.4万个。

      (五)抓党建、淬党性,激发党员使命担当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1.党建工作基础全面夯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开展模范机关、第十三轮“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深化党建项目化建设,指导策划的“学党史争先锋,畅排水助民生”项目被列为市级党建重点项目。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系统在职党员接入率达100%,人均日积分达30分以上。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局机关、直属各单位文明单位覆盖率达100%。2021年,我局1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五好”党支部标兵,3个党支部获评先进“五好”党支部表彰,8名党员干部、1个基层党组织分别荣获市级、市直“两优一先”表彰。

      2.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任务,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活动为载体,开展集中学习17场次(其中,专题研讨7场次、邀请专家教授作辅导2场次),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策划实施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16个、“我为企业解难题”项目5个,开展“我为社会做好事”专项志愿活动15场次。把“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16份,查摆问题53个,提出对策建议70条并抓好落实。

      3.意识形态责任制有效落实。调整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出台《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提升网络安全工作水平。制定《新闻发布及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渠道,在国家、省媒体刊发新闻报道23篇,在“泉州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布专题信息17篇。修订完善《信息审核发布规定》,落实“三审”制度,累计发布网站信息971条、“城市瞭望”信息103条。认真做好宣传阵地风险隐患排查防控,排查宣传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重点部位5398处,发现并整改问题6处。

      一年来,我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清醒看到,目前仍存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城市乱象时有发生、综合保障不足、部分设施短板、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等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研究、推动解决。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五抓五创”目标任务(抓绿化提质增量,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抓设施改造提升,创宜居宜业城市;抓生态修复修补,创水环境治理先进城市;抓常态精细管理,创智慧高效品质城市;抓党的全面建设,创担当作为服务型机关),扎实推进“七个提升”,计划实施市政项目214个、总投资49.73亿元;全力组建城市运营集团,逐步推行环卫、市政、园林一体化管理,创新城市运营模式,进一步做细城市管理、做实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推动“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推进市政设施提升。完善道路、桥梁、夜景、燃气等设施配套,切实提品质、惠民生。①加快市政道路改造。持续开展道路破损修复行动,抓好30条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实施15条以上道路改造,加快推进省道307线、泉山路、丰海路浔浦段3条道路沥青化改造。落实综合交通提升工程(二期),抓好津淮街东段(坪山路-云鹿路)、津淮街西段(温陵路-田安路)等路段非机动车道改造。②实施夜景工程建设。制定中心市区夜景专项规划,重点推进东海片区夜景亮化和晋江北岸(黄龙大桥至后渚大桥段)夜景工程。③完善城市燃气设施。持续推进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和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德化支线对接2个重点项目,新建改造城镇燃气管道100公里,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配合发改等部门筹建泉州市LNG应急储备中心;在餐饮集中区推行“瓶改区”,在有条件地区推进“天然气下乡”等,满足群众用气需求。

      (二)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扎实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对照指标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实施“山水园林、百姓园林、文化园林+门户廊道”工程,增强市民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获得感、幸福感。①完善绿化管理制度。组织修订《泉州市园林管理暂行规定》和《进一步加强泉州中心市区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等2份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协作,强化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管理职能。②抓好绿地系统规划。根据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进行城市“绿线”划定,设立公示牌(界碑),落实城市绿地保护措施。③加强绿化建设管理指导。编制《泉州市园林绿化技术导则》及正负面清单,指导各地和有关单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践行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促进绿化提质增量。④开展“绿满泉城”行动。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统筹新建城市公园,持续抓好城市主干道、主视线、进出城门户绿化景观提升,推进园林林荫路、景观路、风情街和延绵带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全市计划新建165个口袋公园(小游园)、200处立体绿化,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以上。其中,各县(市)新建15个以上、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小游园),各区新建10个以上、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各县(市)完成20处立体绿化,各区完成10处立体绿化。

      (三)推进环卫能力提升。持续健全设施配套,加大宣传引导,实行市场化改革,改善城市市容环境。①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开工建设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完成永春、德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础施工,建成投用石狮、晋江、惠安、安溪、德化等5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至400吨/日。②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出台《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订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印制、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中小学、幼儿园相关学科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实践活动;扩大实施范围,抓好示范创建,新增8个街道(镇)、10个乡镇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创建3个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至年底,中心市区建成区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达到20%,其余县(市、区)达到5%且全量分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③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摸排乡镇和农村公厕分布情况,对人口密度较大、公厕数量不足的区域再新建一批农村公厕,对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的公厕实施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厕110座,并确保每个行政村水冲式公厕至少1座。开展公厕提档升级行动,健全公厕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农村公厕纳入村庄日常保洁,新建农村公厕落实“一长两员”(公厕长、管理员、保洁人员)及联系方式和管理制度上墙。④推进县域市场化。持续推进县域打包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推动泉州台商投资区实现以县域为单位,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等捆绑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

      (四)推进水环境治理提升。持续做好治污水、排涝水、抓供水和节水等工作,修复活化城市“水生态”。①深化污水提质增效。加快“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推进污水厂(站)建设改造,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20公里以上,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0%以上。实施市区雨污水管网普查(二期)工程,全面排查市区重点区域雨污水管网,补齐雨污水管网“一张图”。做好雨污分流改造,重点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空白区。②完善排水防涝体系。加快西北洋排洪沟渠C段分洪渠、玉田渠整治工程等20个排涝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排洪沟及雨水管涵清淤,落实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启动内沟河整治工程,推进八卦沟示范段、霞洲引港等整治,进一步畅通内沟河微循环。持续整治内涝积水点,新建改造雨水管网60公里,加大日常巡查、动态监测,及时快速排查积水险情。积极配合住建、水利等部门做好海绵城市创建、水系联排联调体系建设。③抓好城市供水节水。实施城市供水厂、供水管网新建改造,推进泉港区湄丰水厂扩建、二次供水建设等项目,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60公里,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做好2023年复审迎检准备工作。

      (五)推进管理服务提升。认真梳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集中攻坚,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①深化城市顽疾治理。围绕创城、遗产保护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开展违法建设、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流浪犬、共享单车、机动车停车等10个专项整治,扎实抓好智慧停车平台建设,规范机动车停车管理秩序。②强化城市依法治理。严格贯彻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我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积极推动市政设施、户外广告等方面立法,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开展“八五”普法,深化普法学法用法,加强法律法规及执法专项培训,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深化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执法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③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和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城镇燃气、污水垃圾处理、违法建设、渣土运输等8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点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执行安全隐患“一抓到底、见底清零”“三个清单”(检查清单、隐患清单、整改清单)等机制,着力完善城市应急体系,有效应对处置城市突发事件,当好城市环境和安全的守护者。年底前,系统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提升达标验收率达80%以上。④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抓好环境卫生、广告牌匾、车辆停放、绿化美化等管理,继续打造一批“一路一特色”的示范街区。⑤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规范供水用气行业收费,保持合理价格,推进全程电子化审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从减少手续、压缩时限、降低成本等方面优化用水用气服务,推行供水“三零服务”,开通“在线客服+95158服务”双沟通渠道,推广应用用气5G物联网表,构建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六)推进“数字城管”提升。坚持通过新兴技术、智能设备、网络新媒体应用等,不断提升城市科学化、人性化监管能力,实现城管运行实时监管、动态分析、妥善处置。①加快市县平台建设。建成中心市区智慧城管物联通管理系统,形成包括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市政等8大应用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为城市管理提供动态感知数据;指导督促县(市、区)组织开展基础数据和系统调查,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②抓好平台运行作用发挥。依托“智慧城管”系统,及时发现采集城市管理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处置、反馈办理情况,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督“五位一体”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③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完善常态考评工作机制,抓好项目化、网络化、差异化、专项化综合考评,及时发现、督促解决各类顽疾。运用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和咨询投诉热线等,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七)推进党建工作提升。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从严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①加强政治建设。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兴起“大学习”热潮。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和保密工作,建立健全阵地监管机制,严格把控信息发布审核,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②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强化内部管理、绩效考核,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支持各类人才为泉州城市管理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打造一支城市管理铁军。③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贯彻落实党组工作规则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做到率先垂范。以模范机关、“五好”党支部、海丝先锋“达标创星”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平安单位、节约型机关、无烟机关等创建,增强组织向心力、凝聚力。④加强作风建设。以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落实防控机制和具体措施,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围绕“点题整治”部署,切实做好民生领域工作,动态防控潜在风险隐患,严厉打击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