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特色园林西湖公园桃花岛全面建成开放
时间:2020-08-06 10:46 浏览量:

  

  桃花岛位于泉州西湖东侧水域,占地约30亩,建设前是一处荒岛。1999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设西湖公园时,于主堤上规划有一处“桃花岛”。2018年初,西湖公园桃花岛建设及景观提升工程被列入年度城建项目,正式启动方案设计。 2019年初,该项目被列入泉州市重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从开工到完工历时1年精耕细作,目前已全面建成开放。

  建设管理从严,全过程全方位把控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多次听取方案汇报,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市城市管理局组织成立项目筹建工作组和园林古建筑专家组,全过程参与项目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在项目建设前期精心设计,重点就“闽南古建筑型制及布局、建筑体量控制、传统园林意境营造”等关键元素,先后组织数十轮次方案讨论和现场踏勘,并征求泉州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意见,不断优化调整方案,方案设计历时1年,设计文稿历经30余稿的打磨;在项目建设中,筹建工作组会同园林古建筑专家组加强过程把控,对涉及古建筑材料、传统工艺技术及园林造景等重要事项以及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全程把关。施工过程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精益求精,小到一棵树、一块砖,每个建筑构件精雕细琢,保证质量优良。精心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古民居营造等团队承担古建施工、木构雕刻和太湖石假山驳岸等建设任务;严格把好木材加工和安装,分批次抽样送检,确保木材质量。

  特色亮点纷呈,闽南园林气息浓郁

  桃花岛为湖中岛,建设过程采用生态的闽南园林营造手法,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通过在林中巧妙安排亭、台、楼、廊等园林建筑,植入名人诗词题刻、楹联匾额等,营造自然生态的闽南特色园林。

  植物造景方面。桃花作为主题植物在岛上随处可见,近千株桃树或成片栽植,或点缀于庭院,凸显桃花岛主题。石榴、杨梅、香柚、梨树等乡土果树与朴树、芭蕉、桂花、含笑等乡土树种搭配种植,凸显闽南植物文化和特色;在从主园路进入古建门厅中,设计有一条以竹林为特色的步道,营造竹径通幽的意境;在古建筑北侧,成片栽植湿地松林和落羽杉林,建筑在松林中若隐若现,营造山林之趣;驳岸点缀美人蕉、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辅以云南黄馨、花叶良姜、麦冬等灌木地被,形成多层次的水岸植物景观;岛上四季皆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致,桃花步道、绿光雨林、竹径通幽、凤凰花雨、杨柳画桥、湖山松林等成为特色景点。生活用的水井、马槽、石磨盘、石缸也与园林巧妙结合,颇具闽南传统园林韵味。

  古建营造方面。建筑布局全面采用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方式,以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厝为主要建筑形体,由极具闽南特色的山墙面“牵手规”做法演绎形成连绵起伏的山水形态。融合亭台楼阁、亭廊轩榭、拱门石埕、长墙漏窗、石栏凳几,融入燕尾脊、出砖入石、红砖红瓦及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泉州当地技艺,形成质朴、自然、淡雅的建筑风貌。建筑选材和细部装饰也独具匠心,在建筑材料上,大量回收使用闽南传统民居拆除的老砖、老石料,以素雅的白墙为基底,延续闽南传统建筑中红砖、白石、红瓦的做法。采用红砖封壁外墙,装饰有山墙与燕尾脊,建筑外装饰则采用丰富的砖雕和木雕,雕刻形式运用泉州当地工匠精湛的手艺、流畅的线条和别出心裁的构园意境,充分展示泉州当地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建筑门窗也颇具特色,庭院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门,如月亮门、宝瓶门等,并在围墙上以开漏窗的形式借景外部景观,在方尺之内营造乾坤、动静之间转换情境。

  文化植入方面。在岛上石牌坊、铭石、亭廊轩榭、古建筑植入名人诗词题刻、楹联匾额,丰富桃花岛文化内涵。例如:太湖石铭牌景石题字“桃花岛”,选自张瑞图(明代书画家、泉州晋江人);闽南院落两侧楹联“掬水弄清揽云测幻,扃轩秘晓敞阁放春”选自王仁堪(清光绪状元);“寒香阁”匾文出自张建济,两侧楹联“兰亭觞且詠,盘谷寿而康”选自伊秉绶(清代书画家);“春草堂”匾文出自左宗棠,两侧楹联“竹露煎茶松风挥尘,桐云读画蕉雨谭诗”选自林则徐(清朝大臣),桃坞顾曲两侧楹联“空翠扑衣襟竹下一渠秋水,斜日动歌管小楼几度春风”选自溥儒(清著名书画家),“偶耽翰墨衣云阁,小按笙歌水绘园”选自张謇(清末状元),其他亭台楼阁也都题有名人楹联匾额。为进一步丰富桃花岛文化内涵,今后将进一步策划书法作品展等相关文化的植入。

  桃花岛现已成为一座“人文绿岛”,它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西湖公园的文化底蕴,增进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为泉州增添了一处闽南文化特色的“园林明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