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6月26日讯(记者王丽虹 通讯员方剑聪 文/图)补齐“内涝”短板,是做实城市建设“里子”的基础,只有把易积水点一处处整改,城市的“毛细血管”才能畅通。昨日,记者从鲤城区城管局了解到,目前鲤城整治的4个城市积水点已有3个完工,江南大街积水整治项目也已经处在收尾阶段,本月底可完工。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繁荣路的防洪渠看到,工人正在进行项目的收尾工作,对施工挖开的路面进行恢复。施工单位负责人林先生介绍,今年元旦过后,施工队开始实施江南大街积水整治项目,在繁荣渠与兴贤路交会处设置雨水分流管道和雨水提升泵站,一旦积水排入地下,水位超过3.8米,雨水提升泵将自动启用,第一时间进行抽排工作。目前配电箱也已经安装完毕,进入接电源调试阶段,剩下一些项目收尾工作,预计本月底可完工。接下来,如果遇到暴雨天气,海西汽配城路段的积水现象将大大改观。
鲤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江南大街积水整治项目,今年来还有三个积水点整治项目已完工。包括南环路(经贸学院段)积水整治工程,通过对该路段设置雨水提升泵,暴雨期间该路段雨水将自动强排进南低渠,缓解该处道路积水问题。同时,对南环路人行天桥附近的2号排水渠进行改造,保留路面雨水排入渠道的功能,对雨水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并设置防倒灌装置,保证暴雨时部分路面雨水在南低渠低水位时可通过渠道排放;黑暗巷排水系统清淤整治,完工后缓解了花巷积水问题;二郎巷暗涵清淤疏通、增设排水设施,完工后二郎巷、米仓巷积水问题得到缓解。
家住二郎巷的市民杨先生表示,过去每逢暴雨,二郎巷周围都会出现积水,孩子上学、夫妻上班出行都不便,如今路段经过积水项目改造,最近几次下大雨,二郎巷和米仓巷都没看到积水现象,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