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发布《环卫作业、设施消毒及疫情隔离区垃圾处置规程》--专车专人运送疫情隔离区生活垃圾
来源 :泉州晚报 时间:2020-02-05 16:54 浏览量:

 

    本报讯(记者王金植 通讯员王新龙 文/图)广大环卫工人作业在防疫抗战一线,为切实加强环卫工人的防护工作,保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1,市城市管理局发布《环卫作业、设施消毒及疫情隔离区垃圾处置规程》,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做好我市环卫工人卫生防护,切实保障好垃圾收运处置等各项环卫工作。

 

环卫工需着工作服

根据规程,环卫工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或防护服),戴口罩、手套,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洗手,换洗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各单位要及时掌握职工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立即处置,同时填报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日报表,并做好每日上报工作。

普通区域垃圾收运处置:果皮箱、分类垃圾箱(桶)、垃圾收集屋等垃圾收集容器。每天清理、收集垃圾2次。对垃圾量大的收集点,要随满随清,收集容器每天用水清洗一次,并用有效氯为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一次。要加强对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全过程监管,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桶每天消毒3

垃圾收集车进入中转站前要进行喷洒消毒;垃圾收集车(含手推车、电动车等)、环卫工具间每次作业完成后立即进行消毒;果皮箱、分类垃圾箱(桶)、垃圾收集屋等垃圾收集容器及环卫工具间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采用有效氯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

垃圾运输车、吸粪车每次作业完成后立即进行消毒;垃圾转运车辆(车厢)及转运站压缩设备在维修维护前要先进行清洗消毒;垃圾转运站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每次用水全面冲洗,再用消毒剂溶液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周围环境喷洒消毒至表面湿润。均采用有效氯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减少填埋场填埋作业面,对进入填埋场的垃圾要及时覆盖,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对焚烧厂卸料平台(垃圾大厅)、控制室、作业车辆、进出通道每天用有效氯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全面喷洒消毒2次,至表面湿润;或采用含有效氯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湿拖。

公共厕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应安装排气设施,强制排气;保洁员每天要对公厕全面冲洗一次,并随时保洁;每天用有效氯为250-5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对公厕全面喷洒消毒2次,至表面湿润,或采用含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公厕地面、蹲位、门把手、水阀等部位进行擦拭或湿拖,并采用含氯消毒剂对清洁工具进行浸泡消毒;每天加适量漂白粉或漂粉精对化粪池进行消毒;如条件许可,应安装感应水龙头。


焚烧疫情隔离区生活垃圾

疫情隔离区的生活垃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专车、专人、专袋、专点统一收集处置,处置人员穿着防护服作业,专车在清运前和倾倒垃圾后进行全面消毒,处置人员回场后组织测量体温、消毒洗手。专车清运的疫情隔离区生活垃圾直接运入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严禁把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废弃口罩请投收集桶

    环卫保洁企业或社区、村委会在城乡社区、乡村原垃圾投放点设置专用废弃口罩收集桶,并在桶上张贴明确标识,引导群众定点投放。收集桶内设塑料袋内衬,废弃口罩应准确投入收集桶中。在家中丢弃废弃口罩的,应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再投入收集桶。环卫保洁人员对收集桶内的塑料袋在收运过程中要包好扎紧。

    严禁废弃口罩重复使用。对投放收集桶的废弃口罩,一线环卫作业人员应采取泼洒有色液体等办法对其进行毁坏,用有效氯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防止被回收和重复使用。环卫收集人员应规范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并建议穿戴帽子、一次性雨衣。要求勤洗手、勤消毒,避免受到感染。废弃口罩日产日清。垃圾收集桶、清运点、运输车辆、转运站必须及时进行消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